文明實踐員務必走好群眾路線
來源: 江西日報 | 日期: 2023年11月06日 | 制作: 熊瑋 | 新聞熱線: 0791-86847195
文明實踐工作本質是群眾工作。從事文明實踐工作的同志務必認清這一點?,F實中,為什么有的活動吸引力強,群眾愿意參加,而有些活動卻寡淡無味,群眾不愿來?根本原因是群眾路線走得徹不徹底。
怎樣才算徹底?關鍵是文明實踐員務必要走出所站,深入群眾。
切莫以為,身在鎮所村站,就不存在走群眾路線的問題了。如果只“蹲坐”在所站,不上門問需求、作宣傳、搞服務,老想“守株待兔”,那么,群眾是不會買賬的。要明白,群眾路線是“走”出來的,不是“坐”出來的。
更多地走出所站,是當務之急。
走出所站,就是要問需于民、問計于民、問政于民。當前全省開展的“便民快遞進文明實踐站”試點,就是走出所站、串戶上門的結果。實踐表明,凡是走村串戶、了解群眾需求后策劃出來的志愿項目,“點單”的就特別多,群眾參加的也多;凡是坐在所站辦公室、閉門造車“憋”出來的活動項目,“點單”就極少,群眾也不愿參加。所以,精準對接群眾需求,如果不走出所站,就是一句空話。
要讓走出所站成為行動自覺。行動的自覺,如果缺少為民情懷的思想自覺,是養成不了的。余干縣前山村文明實踐站為什么人氣那么旺?主要是有個經常走出所站、串戶上門的實踐員張晶晶。與群眾講感情,是文明實踐員的最基礎要求。有了為民情懷,自然會邁開步子,走出所站,走進群眾。其實,講到串戶上門,習近平總書記就是我們最好的老師。黨的十八大以來,習近平總書記身體力行、率先垂范,一次次走進車間碼頭、深入田間地頭,訪貧問苦、問政于民,始終與人民在一起。
走出所站,串戶上門,務必練就入戶的本領。串戶須入戶,入戶要學會傾聽。經常同群眾坐在一起,聽聽他們最關心什么、最需要哪些志愿服務;聽聽他們家長里短,甚至抱怨和委屈。入戶還要學會方言土話。只會講“普通話”可不行,要多講“地方話”。鷹潭市余江區的“板車宣講”是個很好的例子。文明實踐員,要過的第一關,就是語言關。與群眾談話,千萬不要打官腔,空話套話連篇,其實從最簡單的關心、問候開始就好。入戶更要有“黏”勁,要受得住氣,耐得住性子,不能因為吃了群眾的“閉門羹”就打退堂鼓。要不嫌麻煩,不怕事多,多上幾次門,多干幾件實事,就一定能取得群眾理解,贏得群眾信任。實踐證明,文明實踐員,只要多傾聽、多說土話、多黏上去,就能走進群眾心里。
檢驗文明實踐成效的標準是什么?是在解決群眾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宣傳了群眾、教育了群眾、贏得了群眾。全省“萬名大學生進千站”暑期文明實踐志愿行活動之所以廣受歡迎,在于人才下鄉給農村帶去了知識。浮梁縣洞口村文明實踐員汪斕熙,為了不讓無法通信聯系的村民錯過縣里送戲下鄉的精彩演出,他就挨家挨戶上門通知,遇到腿腳不方便的,就開車接送,此舉令村民深為感動,如今實踐站越來越熱鬧。
同樣,凡是從事文明實踐工作的其他同志,也要捫心自問,群眾路線走得徹不徹底。
總之,文明實踐,唯有將群眾路線走徹底了,才能做到“群眾在哪里,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里”,實現“凝聚群眾、引導群眾,以文化人、成風化俗”的價值目標。(張元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