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明實踐要讓群眾精神上有獲得感
來源: 江西日報 | 日期: 2023年11月15日 | 制作: 何山 | 新聞熱線: 0791-86847195
文明實踐是什么,文明實踐就是要讓群眾有獲得感。然而,有的文明實踐所(站)卻沾染了一些“衙門”習氣,部分活動任務式、形式化痕跡較重,群眾的獲得感特別是精神文化上的獲得感不強。
中國式現代化既要物質財富極大豐富,也要精神財富極大豐富、在思想文化上自信自強。文明實踐就應該承擔這樣一個重任,要通過豐富的文明實踐活動和服務,強化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、愛國主義和國防教育,極大地滿足和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,塑造新時代新風尚。
進入新時代,社會整體環境、信息接收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,抖音、微信公眾號、知乎等拓寬了大眾接收信息渠道,群眾的思想觀念更加多元多變。近年來,江西“高價彩禮”不時沖上熱搜,一些地方群眾頗感壓力。為改變舊習俗、減輕群眾負擔、塑造新風尚,我省出臺了《江西省推進移風易俗鄉風文明三年專項行動實施方案》,對高價彩禮等陳規陋習進行專項整治,采取一系列舉措,通過組織開展集體婚禮、全省移風易俗“五個100”群體推薦評議等群眾性活動,組織一系列先進典型宣傳推介,廣大群眾的思想得到了教育,舊觀念慢慢轉變,人情攀比的不良風氣越來越少,高價彩禮、大操大辦的現象也越來越少。
只有讓群眾獲得真切的實惠,才能贏得群眾認可。比如,全省萬名大學生結對1045個文明實踐站,開展文明實踐活動8000余場,惠及群眾15萬人次。村民紛紛感慨:這些大學生德才兼備、富有愛心,給村里的留守兒童帶來了歡樂和知識。再比如,便民快遞進文明實踐站的設立,不僅解決了村民取快遞難的問題,增添了做好宣傳思想工作的有效途徑,還探索出一條在解決群眾實際困難中做好群眾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徑。
文明實踐的主體是群眾,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,把群眾需要和群眾滿意作為文明實踐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,以群眾的獲得感和好評作為文明實踐的內生動力和價值追求,才能讓文明實踐更具生命力和活力。
(吳姍 陳怡)